【日本奇聞】足球賽事中突然遇到龍捲風的驚險段片



日本(日文:日本国,前660年2月11日[1]—)是位於亞洲東部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西臨日本海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東面是太平洋。「日本」這個詞的名字意思是「朝陽升起的地方」。日語中「日本」一詞有多種假名寫法,「にっぽん」(Nippon)這個名字用於郵票或者是國際性體育賽事,而「にほん」(Nihon)則多出現在日常用語中。英語中的Japan被認為來自「Zipangu」或「Xipangu」(即古代漢語方言中「日本國」的發音)。「やまと」(大和)是日本古代的一個地區,在現在的奈良縣,意思是四周被山所包圍的地方。大和政權勢力擴大之後,有時指示日本全部。
目錄
[隱藏]

* 1 歷史
* 2 政治
o 2.1 改憲問題
* 3 行政區劃
* 4 地理
o 4.1 位置
o 4.2 地貌地質
o 4.3 氣候
* 5 經濟
* 6 交通運輸
* 7 人口
* 8 語言
* 9 宗教
* 10 文化
* 11 教育
* 12 外交關係
* 13 軍事
* 14 註解
* 15 其他主題
* 16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主條目:日本歷史

依據日本神話,日本在經歷一段漫長的神話時期後,傳說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有指秦朝的居士徐福曾奉秦始皇之命,帶同五百童男童女(一說為三千)到日本尋求長生不老藥(一說以求藥為名,復國為實),後來卻在此落地生根。不過今日的考古證據卻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遊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

《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記載「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這是「日本」國名來源。
古墳時代的豪族陵墓(傳“仁德天皇陵”)
古墳時代的豪族陵墓(傳「仁德天皇陵」)

公元6世紀前,日本透過朝鮮諸國一直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公元6世紀,通過聖德太子「推古改制」和孝德天皇「大化革新」等改革,學習中國,提高皇權,強化政府官僚制度。

隨著地方莊園勢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央政府的內亂,武士階層逐漸上升到權力的中心。1192年,武士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鎌倉幕府,開始了幕府在日本600多年的統治。這段時期一般分為:鎌倉幕府、南北朝時代、室町幕府、戰國時代、江戶幕府。
江户时代的日本城堡(姬路城)
江戶時代的日本城堡(姬路城)

因為在歐洲日本是以「黃金之國」而聞名[2],到16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和西班牙的商人和傳教士到達日本。17世紀初,日本開始施行鎖國政策,除了在長崎與荷蘭和中國商人依然保持貿易外,與外國斷絕一切關係。這個孤立政策持續了近200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Commodore Perry)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

與西方重新接觸後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臺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於是在以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這場大規模的運動結果便是1868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以及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對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多項改革,封建體制被擯棄,引進西方的政治體制,包括了西方的法律體系以及政府體系。此外,其他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多項改革使日本實力逐漸增強。1879年,日本強行吞併了琉球群島。日本隨之膨脹的野心也導致了之後的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以及日俄戰爭(1905年)。在這些戰爭中日本佔領了朝鮮、臺灣等多處領地,控制了中國東北,並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實力迅速膨脹。
蒙古襲来繪詞

日本歷史

* 舊石器時代
* 繩文時代
* 彌生時代
* 古墳時代
* 飛鳥時代
* 奈良時代
* 平安時代
* 鎌倉時代
o 建武新政
* 室町時代
o 南北朝時代
* 戰國時代
* 安土桃山時代
* 江戶時代
* 明治時代
* 大正時代
* 昭和時代
* 平成

* 教育史
* 經濟史
* 軍事史
* 海軍史

20世紀初,日本軍力發展迅速,軍國主義抬頭。1931年日本以替亞洲人民從西方列強手中奪回自決之名,攻打中國東北三省,建立了傀儡政府滿洲國。1937年12月發動侵華戰爭,造成了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中死傷3500萬人,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其中,僅1937年日本攻陷南京後進行的大規模屠殺(南京大屠殺)就造成30多萬中國人死傷。[3]1941年日本偷襲位於夏威夷的美國軍港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並侵略東南亞及大洋洲等地。到戰爭後期,日本本土受到盟國的封鎖和密集轟炸。1945年8月,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同時蘇聯對日本宣戰。同年8月15日,日皇裕仁透過電台廣播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戰後的日本受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管轄,直到1952年為止。之後日本進入經濟復甦與高度發展時期,國力再度增強,經濟實力趨於雄厚。此外,日本重新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東京成功申辦1964年夏季奧運會,顯示日本已經重新獲得世界的接納,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自二戰以後,日本的國力、經濟急速發展,加上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密切,使日本成為世界自由經濟體系中,僅次美國、歐洲的第三大體系。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日本「泡沬經濟」爆破,進入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期,自2005年經濟才續漸復蘇。

[編輯] 政治
日本國會議事堂
日本國會議事堂

主條目:日本政治和日本行政機關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天皇於日本只有元首名義,並無政治實權,但是和其他君主立憲制度國家如英國等國不同的是,日本皇室在國內地位極高,日本國內出現類似英國等國有民意希望改變君主制度的現象很少。部分社會學家認為這與日本的文化以及其特有的武士道精神有關[來源請求]。

日本現行和平憲法是於1947年5月3日由當時佔領日本的美國草擬後,經過日本國會的審議,再由天皇頒行的。憲法強調和平、國際合作、人權、民主、放棄宣戰權及不配備核武。

日本政治體制三權分立: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歸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眾議院480席,參議院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

從1955年起,原稱保守合同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是曾在1993年至1996年間短暫被對手替代執政,1996年後就一直執政到今天。其餘在野政黨包括日本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等。現時日本由自民黨及公明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

[編輯] 改憲問題

主條目:日本政治

最近,有關日本國憲法修改的議論活躍,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其爭議主要有:

* 日本軍事正常化問題,即所謂日本正常國家化中的軍事地位、軍事影響等一系列敏感問題。主張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並允許其行使集體自衛權和在參加國際活動時行使武力。
* 確認天皇為國家元首,以及允許女性享有天皇繼承權,但此問題在皇孫悠仁出生後被擱置。

[編輯] 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圖
日本行政區圖
横滨
橫濱
大阪
大阪

主條目:日本行政區劃
參見:日本城市列表

日本被劃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

* 北海道 (1) - 北海道
* 本州 (34)
o 東北地方 - 青森縣 - 岩手縣 - 宮城縣 - 秋田縣 - 山形縣 - 福島縣
o 關東地方 - 茨城縣 - 櫔木縣 - 群馬縣 - 埼玉縣 - 千葉縣 - 東京都 - 神奈川縣
o 中部地方
+ 甲信越 - 山梨縣 - 長野縣 - 新潟縣
+ 北陸 - 富山縣 - 石川縣 - 福井縣
+ 東海 - 岐阜縣 - 愛知縣 - 靜岡縣
o 近畿地方 - 三重縣 - 滋賀縣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庫縣 - 奈良縣 - 和歌山縣
o 中國地方 - 鳥取縣 - 島根縣 - 岡山縣 - 廣島縣 - 山口縣
* 四國地方 (4) - 德島縣 - 香川縣 - 愛媛縣 - 高知縣
* 九州地方 (8) - 福岡縣 - 佐賀縣 - 長崎縣 - 熊本縣 - 大分縣 - 宮崎縣 - 鹿兒島縣
o 沖繩 - 沖繩縣

[編輯] 地理

主條目:日本地理

[編輯] 位置
日本空照圖
日本空照圖

日本是一個位於太平洋西岸的島國,由6800多個島嶼組成。北起北海道擇捉、東起東京南鳥島、西至沖繩與那國島(位於台灣東岸外海)、南至東京沖之鳥島。由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九州、本州及四國與週邊的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及琉球群島組成,其中四大島的面積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國土總面積約為37.8萬平方公里,與芬蘭及巴拉圭相若,耕地面積占11.1%;南北總長3800公里,與澳洲、馬達加斯加、美國相似。亦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最多國內城市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
[編輯] 地貌地質

從板塊構造學說(1968年勒皮順劃分)的觀點,日本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潟縣中越地震、能登半島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編輯] 氣候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多種溫度帶。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四國、琉球群島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顯著。

三月至四月是春季,五月至九月初是夏季,九月至十一月是秋季,十一月底至二月是冬季。盛夏至初秋常受熱帶氣旋(颱風)侵襲.

[編輯] 經濟
東京銀座街景
東京銀座街景

主條目: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4]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占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以及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以及部分城市人口的終身就業保障。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新力(Sony)、松下(Matsushita / Panasonic)、Canon、Victor (JVC)、Sharp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Toyoto)、本田(Honda)、日產(Nissan)和 鈴木(Suzuki)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
本田技研工业制造的機器人ASIMO
本田技研工業製造的機器人ASIMO

日本的經濟支柱—工業需要倚賴進口的原材料和能源。而較小的農業則倚賴政府的補助與保護,日本的大米能夠自給自足,但其他農作物的50%則需要進口。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漁業國家之一,捕魚量占全球總捕魚量的近15%。日本經濟自1950年代末期起,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1960年代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計畫」,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碰上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不能立刻成效。不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的美國經濟衰退只為當時的日本經濟帶來輕微影響。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景氣復甦期戰後最長的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日本經濟增長比高度經濟成長時代減緩了不少,但失業率依舊長期處於低水準(大約4-5%)。

擁擠的居住環境的以及人口老齡化是兩大長期問題。機器人製造則是主要的長期經濟優勢,全球720,000個機器人中,日本擁有410,000只,可以說是機器人王國。

[編輯] 交通運輸

主條目:日本交通

東京車站月台上的新幹線300與700系車頭
東京車站月臺上的新幹線300與700系車頭

日本以江戶時代的五街道(東海道、中山道、奧州街道、日光街道、甲州街道)為基礎,明治維新以後完成了密度非常高的現代化陸海空運輸網。雖然日本國土狹小,但道路總長度卻居世界第6位、鐵路運輸量為世界第3位、航空運輸量世界第2位。[5]

日本的新幹線是全世界最早實用化的高速鐵路系統,也是高速鐵路系統的輸出國之一。

[編輯] 人口

主條目:日本人口

據總務省統計局公佈的「平成17年國勢調査」指出,截至2005年10月1日止,日本總人口為1億2775萬6815人,在全世界排行第十,人口正逐漸減少;人口密度343人/平方公里,其中又以東岸地區與南部地區最為密集。全國80%的人口居住於城市或大城鎮,26%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大東京地區(首都圈),49%以上的人口集中在東京都、大阪府及神奈川縣,而東京都人口密度為5,748人/km2。現在東京城市群(即首都圈)的人口超過了三千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6]

日本人(日本國民)的民族構成比較簡單,但並不是單一民族國家。大致98%是大和族,其餘有200萬人左右的琉球人、3萬人左右的阿伊努族、30萬多的日籍朝鮮族、10萬人左右的日籍漢族等。除了日本人以外還有200萬外國人合法居住在日本,包括60萬朝鮮、韓國人、50萬中國人等。大和族的人種起源於日本群島、亞洲大陸及附近的太平洋群島等各個地方。

[編輯] 語言

主條目:日本語

語言與文化受到鄰近的中國及朝鮮影響。現在包括外國人的日本居民中99%以上的人口暢通日語。剩餘的1%以下主要包括了新近移居的中國人、巴西人等,也或多或少兼通日語。現行的公用語言是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的方言為基礎的「標準語」。

[編輯] 宗教

神道教與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其中神道教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大多數日本人並不信奉某一特定宗教,但是許多宗教儀式或活動已經與日本人的生活融為一體,如婚禮和葬禮。許多人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科學的發展而對宗教不關心,但生老病死的一生中也關係到多種宗教。

[編輯] 文化
歌舞伎座
歌舞伎座

主條目:日本文化

自古以來日本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強烈影響,它與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混在一起,釀成了現在的日本文化。

詳細內容,請參見以下條目。

* 日本國花 菊花、櫻花(沒有法律規定,請參閱:日本國花)
* 日本新年
* 日本節日
* 日本曆
* 日本傳統藝能
o 表演:能樂、狂言劇、歌舞伎、文樂、落語(單口相聲)、雅樂、神樂、漫才(相聲)、新喜劇
o 文學:俳句、短歌(和歌)、川柳
o 藝道:茶道、華道、香道、花押、水墨畫、舞妓、藝者、日本髪
* 日本色情業
o 成人影片,成人漫畫,成人小說
* 日本音樂
o 日本搖滾樂
* 日本動漫
* 日本武士
o 武士道、忍者、日本刀、鎧、日本兜、家紋、城
* 日本宗教
* 日本體育
o 相撲、武道、柔道、劍道、弓道、空手道、水術、棒術、居合道、武術、昆蟲相撲
* 日本棋藝
o 將棋、圍棋、花禮
* 日本旅遊景點
* 日本服飾
* 日本人列表
* 日本大學列表
* 日本三大一覽

[編輯] 教育

採用小學校6年、中學校(相當於初中)3年的義務教育。此外,高等學校(相當於高中)的進學率95.3%(2006年)、大學進學率也高達45.5%(2006年)。[7]從此而言,日本社會的教育水準相當高。

[編輯] 外交關係

主條目:日本外交

國際關係上日本的最親密盟友為美國,而由於美國在當地駐軍,令日本在美國的東亞外交策略中有一定影響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努力在世界舞臺上爭取與之相等的角色;曾聯同德國、巴西及印度國組成四國集團向聯合國提交改革安全理事會建議,其中提出加入該等國家為常任理事國。[8]某些問題,例如捕鯨[9],偶爾令日本成為國際組織的批評對象,但日本與世界關係基本和諧。與此相對的是由於對二戰歷史、領土劃界及軍事威脅等的認知不盡相同,日本跟鄰國,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及南韓的關係則相對緊張。[10]

日本主要的外交爭議大約歸兩類, 領土糾紛及歷史問題. 領土糾紛包括跟中國在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東海劃界及東海油氣田上有爭議;跟俄羅斯有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歸屬問題;而跟南韓有獨島/竹島歸屬問題。歷史問題方面有日本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參拜及戰時隨軍慰安婦問題等。其餘有沖之鳥礁/島問題、日本海/東海/韓國海名稱爭議問題等。

[編輯] 軍事
日本海上自卫队队员在“鹿岛”号练习舰上进行训练
日本海上自衛隊隊員在「鹿島」號練習艦上進行訓練

主條目:日本軍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日本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日本軍隊曾經侵略中國、韓國及位於東南亞的西方殖民地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並作為軸心國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同盟國發生戰爭。1945年戰敗後,日本在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主導下制訂和平憲法,當中的第九條規定日本不得擁有軍隊,因此部份美軍仍留駐當地以加強國防,令日本,加上韓戰後的南韓,成為美國在東亞軍事存在的橋頭堡。1950年韓戰開始後,為了對抗蘇聯陣營,日本在美國的指導下逐漸開始武裝起來,由警察部隊發展出一支二十多萬人的軍事武裝日本自衛隊。[11]起初,自衛隊被限制在日本境內活動,但近年自衛隊開始向海外派兵。其中2003年美伊戰爭爆發後,自衛隊配合美軍駐紮伊拉克協助當地重建工作。由於憲法所限,部隊雖攜有武器但只可在被襲擊時用以自衛,故英國及義大利駐當地部隊需負責其保安。[來源請求]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統計,2006年日本的軍事支出居美國、中國[12]、法國、英國之後為世界第五位。[13]。2006年日本國防開支總額48139億日元,比2005年減0.9%,占GDP比率0.9%(世界第143位)。[14][15][16]

對此中國部分媒體質疑;2003年以後日本的軍費預算數字一直下降,是因為日本不將部份軍事相關開支列入預算中,以令軍費開支「下降」。[17]

2005年11月22日 執政黨自由民主黨在東京舉行建黨50周年紀念大會,並正式公佈了其提出的憲法修改草案。草案的核心內容是拋棄了現行憲法中日本不得擁有陸海空三軍等武裝力量的規定,要求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並規定「自衛軍」可以為「確保國際和平而展開國際合作活動」。草案需獲議會通過,並經全民公決得到至少2/3贊同票才可生效。

[編輯] 註解

1. ↑ 「美國CIA world fact report(17 April,2007)」採用前660年建國的說法,但這完全屬於神話上的故事,不是政府的公式立場。
2. ↑ 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等文章里有「黃金之國」的描述。其實,日本列島 的礦物資源是以銀為主。17世紀日本國內銀產量占世界全產量的40%
3. ↑ 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廣泛損失,但是戰爭的死傷人數沒有定論。比如,1951年的沈釣儒報告說死亡者有1000萬人以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1961年)說民間死傷者有1800萬人、宋時輪的研究(1985年)說軍人的死傷者有380萬多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說軍民死傷者有 2168萬5千人、劉大年的研究(1987年)說軍民死者有2000萬人以上。本文中的數字(3500萬人)是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數字。日本的有些人士批評這些估計太誇張,仍然提出懷疑。
4. ↑ GDP方面,按照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的排列上位居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排列上世界第14位。 按照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的排列上位居世界第3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排列上世界第16位。
5. ↑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資料[1]
6. ↑ en:List of metropolitan areas by population
7. ↑ 平成17年版 日本文部科學白皮書:「參考資料8 就學率・進學率(年次別) 」[2]
8. ↑ 日本外務省資料"國連安全保障理事會改革:なぜ日本が安保理常任理事國になるべきか"[3]
9. ↑ 如 BBC中文網"推動解除商業捕鯨日本遭抵制"[4]
10. ↑ 關於日本在國際上的印象,參見"BBC World public opinion"[5]
11. ↑ 日本防衛白書(平成18年版) 資料編"資料55 自衛官の定員及び現員"[6]
12. ↑ 僅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但其報告中的中國軍費開支金額被受爭論。
13. ↑ 美國CIA world fact report(17 April,2007)[7]
14. ↑ 日本防衛白書(平成18年版) 資料編"資料21 防衛関係費(當初予算)の推移"[8]
15. ↑ 二戰後日本軍費開支一般占它國民生產總值的1%左右。
16. ↑ 美國CIA world fact report(17 April,2007)[9]
17. ↑ 人民日報:名降實升暗藏玄機 日本對軍費開支做手腳 (註:軍事開支的計算方式各國都不一樣,比如美國、英國等國的軍事預算就不包括反恐作戰關聯預算。這份報道依據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計算方式,而這方式一般在歐洲使用,日本、中國都不使用這個方式)

[編輯] 其他主題

* 日本國名
* 日本通訊
* 日本交通
* 日本軍事
* 日本外交
* 日本媒體
* 美日關係
* 反日情緒
* 中日關係
* 在日中國人
* 在日臺灣人
* 大日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