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變形金剛
手機變形金剛 手提電話變身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一詞泛指1984年日本Takara公司和孩之寶開始合作的玩具系列以及相應的動畫片,在動畫中則是指生活在塞伯特恩行星的超機器人生命體的總稱。1984年開始的元祖「變形金剛」動畫(現在統稱為Generation One,簡稱G1)。故事主要描寫柯博文率領的博派與麥加登率領的狂派)之間的戰爭。
目錄
[隱藏]
* 1 變形金剛前身微星小超人:Diaclone
o 1.1 1974年
o 1.2 1980—1983年
+ 1.2.1 Diaclone的故事背景
o 1.3 1984年
o 1.4 1985年
o 1.5 1986年
* 2 美版系列與日版系列的差異
* 3 華文地區翻譯的不統一
o 3.1 主要名詞翻譯差別
* 4 動畫、電影系列列表
* 5 相關條目
* 6 註解、參考
* 7 外部連結
[編輯] 變形金剛前身微星小超人:Diaclone
這篇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請協助補充符合可靠來源要求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被修改或刪除。
[編輯] 1974年
1970年,Takara公司從美國孩之寶(Hasbro)買下了孩之寶當家產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權。由於當時日本的孩子們不喜歡軍人士兵一類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頭換面變成了「變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系列。1974年,Takara 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個微縮版的「變身改造人」,但最終把名字定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體,鍍銀腦袋,高約 10厘米的可動小人形。Takara公司也為微星小超人創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畫的形式推出。當然,這時候的「微星小超人」還與變形以及機器人沒有任何關係。
* 微星小超人故事背景:
在一個名為Micro Earth的星球上有一種微型小人類,他們為成兩派,正義的一方叫Microman,邪惡的一方叫Acroyear,雙方一直在進行著各種鬥爭。後來 Micro Earth發生大爆炸,兩派人馬逃到地球上繼續他們的戰爭。Microman的能力是把常規物體縮小供自己使用,而Acroyear的能力則是把自身變大。 其實微星小超人的故事背景與變形金剛最初的故事很像。
[編輯] 1980—1983年
「微星小超人」問世已經6年,其間也不斷的作出改進與創新,小超人們不再是赤手空拳的進行著他們的戰鬥,他們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機械裝置。1982年,「微星」系列開始加入機器人的角色,將以前的人形技術以機器人的形態表現出來,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機器人已經可以簡單的變形為飛行器之類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時候,Takara推出了一個名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人物更象純機械的生命體,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改造人形態。而變形種類與變形方式也較以往更為豐富且複雜。這些人物的變形主要以小型家電/設備/工具/武器/迷你汽車為主,如卡帶式單放機、顯微鏡、手槍等。
與此同時,Takara也在研究開發新的系列,欲將機器人與變形的概念獨立出來。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變汽車的Car Robots系列,變恐龍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
* 而變形金剛前身diaclone的設定,主要在studio nue完成,該製作組當時的主要機械設定是宮武一貴和加藤直之,而當時還在筑波大學讀書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參與了diaclone的設定工作。
雖然Diaclone系列僅是在當時的電視雜誌上連載一些故事並沒有動畫/漫畫的幫助,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些歐美的廠商開始引進代理這些玩具。義大利的GiG公司開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開始引進Diaclone及 Micro Change兩個系列。Diaclone與Micro Change的國際化終於引起了孩之寶的重視,在當年的東京玩具展上,孩之寶就開始與Takara洽談合作的事情了。
[編輯] Diaclone的故事背景
一個名為Waruder外星帝國的欲侵略地球,名為Diaclone的武裝組織擔任了保護地球的任務。Waruder帝國的侵略者主要是變形為昆蟲,Diaclone組織的人物則平時偽裝成各類地球上的交通工具。後來Waruder帝國利用時間機器從遠古帶來了恐龍,Diaclone則開發出變形為機器恐龍的部隊進行對抗。 Waruder星人也就是後來變形金剛系列中的機械昆蟲,而Diaclone開發的機器恐龍就是變形金剛中著名的五隻機器恐龍。
[編輯] 1984年
TAKARA想要更加開拓市場,於是看上了在美國有廣大通路的孩之寶,兩者合作下,TAKARA負責玩具提供,孩之寶負責銷售策略,終於在1984年,孩之寶將Microman、Diaclone兩個系列引進美國,定名為Transformers,並由Marvel漫畫公司創作相關的漫畫。他們在原有的包裝盒人物畫及日本雜誌漫畫形象的基礎上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更容易繪製長篇漫畫。為了更好的推廣這個漫畫配合玩具的系列,還找東映動畫製作了三部有劇情的動畫廣告在電視臺播放(也就是動畫劇集的前三集,也確立了孩之寶與東映之後的合作)。這三部動畫廣告播出後反響強烈,製作方決定乾脆順便再製作一部長篇動畫,便形成了我們後來看到的98集長篇動畫連續劇。
* takara答應合作之後,找到了當時在カナメプロダクション的小原涉平,委託他根據玩具畫出變形金剛的動畫形象。當時劇本還沒有出來,因此小原在設計時沒有區分角色善惡。美國在他的設計基礎上修改角色面部表情,以區分善惡。並把他們認為多餘的曲線部分改成了直線,並加上了標誌『』。之後,送往東映動畫進行動畫繪製。類似的手法延續到大電影,直接導致補天士形象的失敗。
* 其後,頭領戰士正式交與東映動畫,大河原邦男和小原涉平共同作為機械設定。美國同期拍攝了《TRANSFORMERS The Rebirth》,機械設定為伊藤榮次。
由於初期人物的形象都是從玩具演變而來的,所以不少人物的動畫形象與玩具差別很大。如鐵皮和救護車,當年不知道多少孩子對這兩位的玩具形象大失所望。其實鐵皮和救護車的原形是Diaclone系列中的戰鬥裝甲與移動修理台/炮台,根本沒有頭部的設計,駕駛員就是站在風檔後面操縱戰鬥裝甲的。同樣威震天原形沃爾瑟P38由於變形設計所限人形也不是很理想,動畫中為了配合狂派首領的設定對人物形象做了修改。很多玩家對於早期變形金剛身上的金屬部件以及駕駛室的設計非常不解,既然變形金剛都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要駕駛室幹什麼呢?這是因為Diaclone系列中有駕駛員的設定。駕駛員是非常小的人形,腳底鑲有磁鐵可吸附在機器人身上的金屬部件上。 另外原Diaclone與Micro Change中不少人物由於設定不太合理沒能收錄在變形金剛系列中,如Diaclone中幾個大型合體和Micro Change中的變形鎖機器人與手電筒機器人等。同時為了彌補人物設定中的一些不足,孩之寶還從別的玩具公司買來一些變形機器人玩具版權放到了變形金剛系列中,如震蕩波和天火等。 孩之寶的這一計劃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在1984年2月的美國國際玩具展上,孩之寶憑藉還未正式上市的變形金剛,在7天內創下了價值1億美元的批發訂貨紀錄。在玩具正式上市後的8周內便賣出了3百萬個變形金剛,在7個月內賣掉了1千萬個變形金剛,占掉了當時玩具市場的43%的份額。這一年,孩之寶共推出了26款變形金剛人物。變形金剛就此開始了至今長達20年的歷史。
[編輯] 1985年
在1984年推出的很多人物,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積壓的庫存加以重新包裝上市的。從1985年開始,孩之寶在玩具上加上了熱感標誌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裝上有了些變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車人物都是以車形態放在包裝中的,而1985年再發行版則是變成人形包裝的。而且在幾款迷你車中還加附贈了迷你間諜,是一種簡單變形的回力車。除重新發行的產品外,孩之寶又推出了更多的變形金剛人物,不僅有工程車合體,還有機械昆蟲,三變戰士,機械恐龍等等,但他們仍然是來自於Diaclone 系列。原本在Diaclone系列中,工程車六合體(變形金剛中的大力神)與火車六合體(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中的雷電)是配對登場的,但由於當時在美國火車玩具並不是很受青少年歡迎,因此火車六合體沒有被選入變形金剛系列。另外,Diaclone系列中三變戰士有兩位,一位是入選變形金剛系列的閃電;另一位是變形為直升機與X形翼戰鬥機的,這位仁兄由於設計欠佳不是很好看,沒能入選變形金剛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Diaclone末期已經設計完成的大火車,直接以變形金剛的身份登場。同時,孩之寶也搞了一些集點換玩具的活動。只要收集包裝上的點數寄回公司,就可以換回一些無法通過商店買到的人物。來自Diaclone中的 PowerDashers和Omnibots成為了集換對象,大概因為他們是在版權交易中被搭賣過來的吧,孩之寶對單獨推出他們沒什麼信心,所以選擇了這個方式消化他們。
[編輯] 1986年
經過兩年的市場培育,變形金剛已經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玩具品牌。1986年對於變形金剛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前兩年已經基本把原Diaclone中的主要產品用完,於是從1986年開始推出了大量原創人物,這些人物很多是在Diaclone末期就已經在設計中的。這一年中推出的新產品開始有了新的特點--合體。原本Diaclone中的合體基本都是六個或更多人組合,這無疑加大了開發的難度。於是Takara設計師把合體部隊規範為五人合體,隊長體型較大位於合體的軀幹部位,四名隊員體型較小擔任四肢。大無畏與飛天虎、守護神與混天豹陸續配對登場。此外,孩之寶策划了變形金剛大電影。在大電影中,很多老的人物陣亡了,新一代的人物誕生了。因此大電影的實際作用是為玩具產品的更新換代做鋪墊。新一代變形金剛的設計風格也產生了很多變化,變形開始向超現實風格發展。這不僅僅是因為劇情開始從地球轉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不必為從汽車公司購買車型版權而花費大量資金。當時孩之寶負責劇情,設定案,Takara及東映動畫負責動畫製作和玩具開發及人物設定。由於那時的通訊手段不發達,公司間只能通過定期打長途電話來討論工作,導致了設計過程中的溝通不足。為了防止大電影的劇情泄密,孩之寶把補天士與驚破天的設定案交給Takara及東映動畫時並沒有告訴對方這兩個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領。Takara設計師以為驚破天只是個要塞參謀,而補天士則只是個普通中型變形金剛,於是設計時並沒有象設計首領那麼投入,致使這兩個人物的玩具出來後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後Takara的設計師很後悔,說如果當時知道他們的身份,會設計的更好。
* 擔任重要角色的通天曉,其玩具原本是Diaclone系列中首領人物戰鬥Convoy(即擎天柱)的能量強化版,原來的貨櫃車箱升級為大拖車並可變形為重裝甲穿在身上,進入變形金剛系列後刪除了原有的關係設定,將身著重裝甲的形態設定為獨立人物。由於當時官方也沒對此做任何解釋,所以玩家對於為什麼擎天柱車頭與通天曉車頭是一樣的非常不解。
* 設計hot rod與rodimus的國弘高史曾說,如果他知道Rodimus是Convoy/optimus prime的繼承人,他會把他設計更酷一點,而不是簡單的旅行車
* 大電影製作東映動畫擔當。從美國方面有日元40億的預算下來,不過,有用不完歸還了一半這樣的逸話。
[編輯] 美版系列與日版系列的差異
主要是角色名稱與名詞的不同,以下列出幾個代表性的差異。 美版名/日版名
* Autobot/Cybertron
* Decepticon/Destron
* Optimus Prime/Convoy
* Hot Rod/Hot Rodimus
* Rodimus Prime/Rodimus Convoy
值得注意的是,美版的Cybertron行星在日版中的拚法是Seibertron,發音是セイバートロン。
而且,對於G1到底由哪幾個片集組成一直有爭議。美國定義的G1,是由The Transformers (Season 1 + Season 2),變形金剛2010 (Season 3)以及The Transformers - The Rebrith (Season 4)而組成,因為製作The Rebrith系列的時候,美國並沒有預計日本製作了頭領戰士,所以後來日本製作的頭領戰士則被當成是另一套獨立作品來看待。而日本方面播放變形金剛的時候,則沒有播出The Rebrith系列,而是自行製作了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來銜接變形金剛2010的故事。
* 日本由"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至"合體大作戰"都屬於G1,即G2之前所有推出TF產品或媒體都屬於G1。
[編輯] 華文地區翻譯的不統一
變形金剛系列作品繁多,由於譯者的不一,動畫內的各種名詞也有多種譯法,像Optimus Prime在兩岸三地常見的譯名便有「無敵鐵牛」、「至尊」、「柯博文」、「擎天柱」幾種。之後,在2005年時,台灣Cartoon Network播出Transformers Energon時採用了大量的港式譯名(之後就成為港臺地區正式譯名),其中幾個代表性的名字(柯柏文、重擊砲、天火等)也用在日後的變形金剛系列玩具宣傳單上。
[編輯] 主要名詞翻譯差別
* 常見的台譯:
o Autobot/Cybertron(サイバトロン) = 金剛車(中視)/無敵金剛(中視)/奧扥巴金剛(台視)/歐特巴族/自動機器人/奧圖金剛/博派(香港、2007年電影)/電腦金剛(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塞巴頓/生化金剛/聖巴多倫(東森幼幼台)(等)
o Optimus Prime/Convey(コンボイ) = 無敵鐵牛(中視)/歐普(台視)/至尊(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康寶(衛視中文台)/奧提摩/奧提馬/柯柏文(香港)/柯博文(2007年電影)/柯伯文(東森幼幼台)(等)
o Decepticon/Destron(デストロン) = 變形金剛(中視)/迪西康族/迪斯金剛/毀滅金剛(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狂派(香港、2007年電影)/迪斯托隆/毀滅金剛/底斯多倫(東森幼幼台)(等)
o Megatron(メガトロン) = 巨無霸(中視、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麥卡頓/美加王/麥加登(香港)/密卡登(2007年電影、東森幼幼台)(等)
* 常見的港譯與大陸譯名:
o 美版
+ Autobot = 汽車人
+ Optimus Prime = 擎天柱
+ Decepticon = 霸天虎
+ Megatron = 威震天
o 日版
+ Cybertron = 博派/汽車人
+ Convoy = 柯博文/擎天柱
+ Destron = 狂派/霸天虎
+ Megatron = 麥加登/威震天
[編輯] 動畫、電影系列列表
以下名單,如果沒有特別註明就是電視動畫。 括號內為直譯,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譯為變形金剛
美版名稱 年份 備註 日版名稱 年份 備註
The Transformers 1984~
1987 全四季,現時多稱為Generation One(G1)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G1的前兩季,影集編排與美版不同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2010(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2010) The Transformers第三季,劇中時間從美版的2006年改成2010年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リバース(變形金剛‧重生) The Transformers第四季,只有三集,並收錄於LD與DVD中,有日文配音。新加入頭領戰士同目標戰士,故事與日本獨自製作的變形金剛 The☆Headmasters有分別。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クランブルシティ発動編(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Scramble City發動篇) 直接發片(OVA)作品,日版原創動畫
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1986 電影版,銜接TV版第二、三季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ムービー(變形金剛 The Movie) 電影版,沒有與歐美等地同時上映
The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 1993 G1前三季的部份集數重播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英雄伝説編(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英雄傳說篇) 直接發片作品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ヘッドマスターズ(變形金剛 The☆Headmasters) 1988 曾於香港播放,譯名《變形金剛頭領戰士》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變形金剛 超神 Master Force) 1988~1989 曾於香港播放,譯名《變形金剛隱者戰士》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Victory) 1989 V代表Victory,曾於香港播放,譯名《變形金剛勝利之鬥爭》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變形金剛Z) Z代表Zone
Beast Wars Transformers 1996~
1999 全三季,台譯「百變金剛1~3」,港譯「特種變形勇士」(只播出前兩季),大陸譯「超能勇士」(三季合併一同播出)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II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II讀作Second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ネオ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Neo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Metals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Beast Machines Transformers 1999~
2000 全二季,台譯「百變金剛4」,港譯「特種變形金剛」(有線電視播出),大陸譯「猛獸俠」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Beast Wars Returns) Beast Machines Transformers的日本版
Transformers: Robots In Disguise 2001 Car Robot的美版,大陸譯「汽車人戰記」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カーロボット(變形金剛 Car Robot)
美日合作系列(New Generation系列)
Transformers Armada 2003~
2004 Micron傳說的美版 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イクロン伝説(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Micron傳說) 2003 本片為變形金剛於2003年重新出發製作的新動畫,和前面的G1系列、百變金剛沒有任何關係,但在新系列的定位是G1系列。台灣衛視中文台曾經以「變形金剛」之名播出過。
Transformers Energon 2004~
2005 Super Link的美版,台譯「變形金剛:超能量」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ーパーリンク(變形金剛 Super Link) 2004 Micron傳說的續集,被定義為是2010年的新版,台灣Cartoon Network曾經播出過,變形金剛的泰半台版譯名也於此時正式確定。
Transformers Cybertron 2005~
2006 Galaxy Force的美版,台譯「變形金剛:數位爭霸戰」(玩具統稱),和日版的Galaxy Force設定為平行世界不同,美版Cybertron則是在最終回硬插入了幾個畫面使之與Energon有關聯,且第一集和第二集被剪為一集。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變形金剛 Galaxy Force) 2005 台譯「變形金剛:銀河武力」(青文HOBBY雜誌),與Micron傳說、Superlink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東森幼幼台於2007年暑假同樣以「變形金剛」之名播出。港版翻譯則為「變形金剛:銀河戰士」由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
Transformers(Movie) 2007 由麥可貝所導演的變形金剛真人電影版,詳情請見變形金剛真人電影版
Transformers Animated(變形金剛動畫版) 2007~
美國Cartoon Network製作的動畫片,共26集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英雄伝説(不確定,暫譯為「變形金剛 英雄傳說」) 2008(暫定) 由GONZO製作的日版動畫,不確定是否與上面的Animated有關。
* 劇場版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o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スペシャル
o CG版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o CG版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激突!ビースト戦士
o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ライオコンボイ危機一髪!
o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コンボイ大変身!